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充分发挥历史学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努力推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合办,历史研究杂志社、浙江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历史研究院专项工作处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五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将于2021年10月21—2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思想、思潮与社会变革”。
会议日程
10月21日(星期四) 开幕式及分组讨论
开幕式
主持人: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何莲珍
1.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致欢迎辞
2.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郭华巍讲话
3.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历史研究》主编李国强讲话
第一场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
主持人:李华瑞
1.发言人:霍 巍
题 目:天马:汉晋时代一个神话观念的重构与衍化
评议人:孙英刚
2.发言人:吴铮强
题 目:宋代韩琦传记对庆历、元祐叙事的削适——兼论历史记忆的模糊策略及韩琦的政治文化取向
评议人:江 湄
3.发言人:李华瑞
题 目:试论宋朝“兼并之家”的社会地位
评议人:刘祥学
4.发言人:解 扬
题 目:从行政整合到政治整合:明代的荐举与地方实践
评议人:刘晓东
5.发言人:彭丰文
题 目:多维度的正统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
评议人:张 葳
第二小组
主持人:戴建兵
1.发言人:肖如平
题 目:垄断与竞争:1920 年代列强在华无线电投资的博弈
评议人:王建伟
2.发言人:杨 瑞
题 目:发明与重塑:近代重建中国法系历史叙事解析
评议人:潘 晟
3.发言人:张 生
题 目:接待与政治:李顿调查团上海南京北平之行
评议人:肖如平
4.发言人:王建伟
题 目: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北平的党务纷争:以市党部为中心的考察(1928—1929)
评议人:张 生
第三小组
主持人:韩东育
1.发言人:刘文明
题 目:中国的全球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评议人:张 炜
2.发言人:韩东育
题 目:关于“夷夏东西说”的延伸思考
评议人:刘文明
3.发言人:张 杨
题 目:战后美国“世界领袖”身份共识与区域研究范式的国际化构建
评议人:张勇安
4.发言人:张勇安
题 目:权势转移与大国竞合的消长:以《1931年限制制造和调节分配麻醉品公约》的议定为中心
评议人:赵学功
第四小组
主持人:左玉河
1.发言人:罗新慧
题 目:华夏共同祖先意识的萌生——兼谈祝融八姓
评议人:李治安
2.发言人:王 琦
题 目:宋代《中庸》经筵进讲与帝王修己治人
评议人:魏道儒
3.发言人:王日根
题 目:明清海权观与海疆政策的互动论纲
评议人:方 兴
4.发言人:左玉河
题 目: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
评议人:崔志海
第二场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
主持人:刘祥学
1.发言人:王 晖
题 目:从粮赋到车甲之赋:两周赋制新探
评议人:宁镇疆
2.发言人:宁镇疆
题 目:由西周“士”称内涵说叔虞方鼎器主非成王之弟
评议人:王 晖
3.发言人:孙英刚
题 目:从犍陀罗到中国:五道大神考
评议人:霍 巍
4.发言人:朱 浒
题 目:祸兮福所倚:沈敦和从晚清官场到红十字会的转身之路
评议人:解 扬
第二小组
主持人:张 生
1.发言人:李 帆
题 目: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双重认同的历史书写——以清季历史教科书对清代历史的叙述为例
评议人:李恭忠
2.发言人:罗 群
题 目:边疆开发与建设中的“西南模式”——以民国云南植棉业为中心的讨论
评议人:李平亮
3.发言人:李金铮
题 目:破旧与照旧:清末民国时期“农业机械”的认识史
评议人:戴建兵
4.发言人:张 皓
题 目:国民政府对英印军队侵占中印边界东段中国领土的关注和处置
评议人:侯中军
第三小组
主持人:王晓德
1.发言人:韩志斌
题 目:琐罗亚斯德教宗教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评议人:刘文明
2.发言人:陈 恒 屈伯文
题 目:地域论与广域论之争:近代早期军事革命判断标准问题刍议
评议人:韩东育
3.发言人:黄艳红
题 目:从典范到异乡——法国大革命的古代崇拜及热月后的反思
评议人:汤晓燕
4.发言人:孟庆龙
题 目:印度对1962年战争的认知与对华政策走向
评议人:韩志斌
5.发言人:黄春高
题 目:从封土到契约:经济视角下的英国封建主义的演变历程
评议人:黄艳红
第四小组
主持人:李治安
1.发言人:陈 峰
题 目:历史教训、记忆及包袱——宋初对历史教训的总结、拨乱反正及其深远影响
评议人:刘 晓
2.发言人:方 兴
题 目:理性修复与惰性回归:明万历时期的矿税“岁额”与“正额税课”
评议人:王日根
3.发言人:崔志海
题 目:清末中美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之争
评议人:左玉河
4.发言人:高希中
题 目:20世纪前半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世”意义
评议人:李 斌
5.发言人:刘正寅
题 目:民族交融与记忆重构:元明西域文献中的“蒙古斯坦”(Moghulistān)
评议人:杨圣敏
第三场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
主持人:刘晓东
1.发言人:臧知非
题 目:汉代事役结构及其实现方式——以堂邑《要具簿》《逋簿》为中心
评议人:范兆飞
2.发言人:余 欣
题 目:谶纬研究的方术进路:以《龙鱼河图》考索为例
评议人:范兆飞
3.发言人:张 葳
题 目:唐李华《三贤论》略探
评议人:孙英刚
4.发言人:江 湄
题 目:何处是“中州”?——金、元之际北方士大夫与“蜀汉正统论”
评议人:吴铮强
5.发言人:刘祥学
题 目:明代中叶“致富”观念衍化的历史脉络
评议人:李华瑞
第二小组
主持人:罗 群
1.发言人:戴建兵 申艳广
题 目:货币立法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
评议人:肖如平
2.发言人:李平亮
题 目:从乡族组织到新式社团:清末民初政治变革与乡村社会权力格局的演变
评议人:张 侃
3.发言人:李恭忠
题 目:从“文明史”到“新史学”——史学话语流转与20世纪初“中国史”的创生
评议人:赵庆云
4.发言人:侯中军
题 目:从九一八到一二八:国际交涉与国民政府应对日本侵华最初方略
评议人:李金铮
5.发言人:赵庆云
题 目:唯物史观与“十七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路向
评议人:孙宏云
第三小组
主持人:晏绍祥
1.发言人:李宏图
题 目:“个体性”的思想谱系——以约翰·密尔《论自由》为中心的考察
评议人:晏绍祥
2.发言人:张 炜
题 目:菲尔默绝对君主制思想的隐现与 17 世纪英国政治制度变革
评议人:李宏图
3.发言人:王晓德
题 目:杰斐逊的自然史观及其影响
评议人:谢国荣
4.发言人:蔺志强
题 目:特权自创:中古英格兰特许状伪造现象探析
评议人:黄春高
5.发言人:林 斌
题 目:“麦迪逊问题”与美国早期国家的发展
评议人:王晓德
第四小组
主持人:魏道儒
1.发言人:杨圣敏
题 目:谁是塔里木盆地的原住民——历史学与体质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
评议人:罗新慧
2.发言人:刘 晓
题 目:元代一支克烈人家族的兴衰史——《蒙古直理吉氏家传》读后
评议人:刘正寅
3.发言人:李治安
题 目:《刘黑马墓志铭》与元太宗朝汉军诸万户新论
评议人:刘正寅
4.发言人:赵鲁杰
题 目:中华军事文明浅论
评议人:高希中
5.发言人:李 斌
题 目: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几点思考
评议人:赵鲁杰
10月22日(星期五)分组讨论及闭幕式
第四场分组讨论
第一小组
主持人:刘进宝
1.发言人:范兆飞
题 目:东魏北齐墓葬分布的变化与社会转型
评议人:余 欣
2.发言人:刘进宝
题 目:民族融合与宗教平等的典范——以《莫高窟六字真言碣》为中心的探讨
评议人:江 湄
3.发言人:刘晓东
题 目:明代皇帝即位诏中的“华夷”叙述
评议人:田 澍
4.发言人:田 澍
题 目:神宗即位与中枢权力失衡:晚明政治的开端
评议人:朱 浒
第二小组
主持人:李金铮
1.发言人:张 凯
题 目:“经学史时代”的经学课程与经史嬗变
评议人:李 帆
2.发言人:孙宏云
题 目:从“庶民主义”到“新政治学”——陈启修的早期活动与政治思想
评议人:张 凯
3.发言人:张 侃
题 目:1943—1949年龙岩扶植自耕农运动及其经验在台湾的传播
评议人:罗 群
4.发言人:潘 晟
题 目:记录、宣传、教育: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新闻地图试论
评议人:杨 瑞
第三小组
主持人:焦 兵
1.发言人:晏绍祥
题 目:宝萨尼亚斯的“亲波斯”与希波战争后斯巴达的政策选择
评议人:刘 寅
2.发言人:刘 寅
题 目:律法与新民:《申命记》与加洛林时代的共同体想象
评议人:蔺志强
3.发言人:汤晓燕
题 目:十九世纪法国史学编撰中的“高卢祖先论”
评议人:林 斌
4.发言人:谢国荣
题 目:“未完成的事业”: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与美国形象的重塑
评议人:张 杨
5.发言人:赵学功
题 目:试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核禁试谈判的政策
评议人:孟庆龙
第四小组
主持人:赵庆云
《(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作会议
参与人:第四组全体代表
闭幕式
主持人:浙江大学校人文学部主任 黄华新
1.分组代表发言
2.本届论坛承办方浙江大学代表发言
3.下届论坛承办方代表发言
4.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历史研究》常务副主编路育松总结讲话